《黄帝宅经》中写道:
“人因宅而立,宅因人得存,人宅相扶,感通天地。”
我们栖息的一方天地,从来不只是遮风避雨的场所,更是安顿身心,建立生活秩序的依托。
一家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,充满了成长的悲欢喜乐,也滋养着每个人的身心,也是孩子人生的起点。
一个人与自己的居所,从来都是彼此供养、共生共长、相互影响的关系,绝对不能轻视。
无论居住的房子大小,以下这几个地方要保持干净,才会让每个人越住越有福。
1 门庭干净,招财进福
《朱子家训》中写道:
“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。”
门庭是一个家庭的脸面,是推门而入最先映入眼帘的地方,决定了别人对于自家的第一印象。
干净整洁的门庭,不仅会给人好印象,也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内心清净、愉悦,进而影响到自身的精神状态,是招财进福的入口。
看过这样一个故事。
在一个小区里有户人家,住在老楼的一楼,门口带着一个小小的院子。
女主人每天清晨都会把门口的石板路打扫干净,还把门前的盆栽修剪得整整齐齐,甚至连墙角的青苔也都会打理一下。
慢慢地,这里成了小区的一处风景,放学的小孩都会忍不住看两眼,散步的老人也愿意门口聊两句。
如此干净敞亮的门庭,也让周围的邻居感受到家宅的祥和安宁,也纷纷把自己家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。
这户人家的人缘很好,与周围的邻居相处融洽,谁家的有事情都会帮一把,谁家有好吃的也会拿来分享。
门庭干净的背后,是对居所的重视,是对生活的尊重,不让杂乱不堪侵占方寸,不纵容自己懈怠敷衍度日。
这样的生活态度就会浸润到待人接物、处理事情上,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喜爱,也会遇到更多的机遇与合作。
俗话说:
“财不入脏门,福不润浊地。”
门庭的干净整洁,不是故意做给别人的体面,而是给内心的一份安宁。
这种安宁能沉淀心性,让人在喧嚣中守住分寸,在琐碎中保持平和,最终内外皆安、福气自来。
2 卧室干净,身安心宁
古人有云:
“明窗净几,有坐卧之安。”
卧室是身体休憩的港湾,也是心神栖息的密室,卧室整洁干净,会让身体落得安稳,也会让内心更安宁。
倘若卧室一直杂物乱放、凌乱无序,目光所及皆是烦恼,也不会让自己卸下一身的疲惫,只会适得其反,让整个人越来越焦虑。
看过一个朋友在朋友圈的分享。
有一段时间过于忙碌,让自己的卧室变成了“杂物仓库”,没来得及洗的衣服堆放在床的一角,房间的角落里堆放着还没有拆开的快递、抱枕、书籍。
在这样的卧室中睡觉,她总感觉要比之前还要累,每每醒来看到杂乱的一切,心情也会变得很压抑。
终于自己找了一天时间,将卧室里外重新打扫一番,该放的东西也放在合适的位置,床头只留下了一盏台灯和一本常读的书。
当她躺在卧室的床上睡觉时,整个人的身心都感觉轻松了很多,睡眠质量也比越来越好。
俗话说:
“觉须安处,卧必清榻。”
生活在一间干净整洁的卧室里,可以帮助自己抵御外界的喧嚣,让自己身安心宁,重新恢复能量。
所以一定要保持卧室的整洁,衣服不要随便堆砌,而是及时入柜,晨起时整理床铺、开窗换气,保持地面干净整洁。
当一个人的身体能够在洁净的环境中得到放松,心神也就会在静谧舒缓中安顿,健康与福气也会纷至沓来。
3 厨卫干净,健康常伴
俗话说:
“病从口入,祸从脏起。”
厨房的灶具油污满满,锅碗瓢盆也是污渍覆盖;
卫生间里湿滑阴暗,异味不断,地漏上的毛发清晰可见。
家庭中存在着这样脏乱的环境,不会让人感觉到舒适与惬意,只会让自己慢慢失去健康。
看过这样一篇报道。
有一对夫妻平日工作繁忙,对厨卫疏于打扫清理,厨房的灶台遍布油污,卫生间也湿滑有味。
过了一段时间,孩子经常肚子难受,到了医院检查发现是肠道群紊乱。
与此同时,妻子也总是感觉皮肤发痒,经过检查发现是经常与不洁的环境、霉菌刺激有关。
等到他们彻底打扫了厨房灶具上的油污,也给餐具消毒,也把卫生间角角落落重新打扫一遍,孩子的肠胃也不再频频难受,妻子身上的发痒症状也渐渐消失了。
说实话,厨卫的干净与否,直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健康底色。
正所谓:
“厨房污,病易入;厕所净,身安宁。”
保持厨卫的干净整洁并不需要多么繁复,保持做完饭及时打扫灶台、清理污渍,洗漱完毕后立即擦干水渍,及时通风清理。
当自家的厨房里永远散发的都是饭菜的香味而不是霉味,当卫生间弥漫的是清爽干净的味道而不是臭味,才真正装得下日子的热气腾腾与家人的平安康健。
4 知和大叔说
《扫除力》这本书中写道:
“如果你的房间脏乱不堪的话,很遗憾地告诉你,你的‘好运’、‘梦想’都会溜走。不仅如此,如果你一直放任不管的话,脏乱的房间还会给你招来厄运。”
把居住的场所打扫得整洁有序,眼睛看着舒服,心里也会安宁。
说实话,自己打扫清理的过程,其实也是一个梳理内心情绪的过程,会让自己的内心愈发平稳与安定。
当你怀着重视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居所,它也会以福报与暖意回馈于你。
人生路上,愿你能与干净为伴,在清爽妥帖的日常中滋养自己,在舒心惬意的环境里生出暖意,心境澄明、福寿安康!
图片来源摄图网
杨方配资-杨方配资官网-配资资金-股票配资收益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